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30日表示,目前没有加快全国社保对PE领域的投资。“我们追求的并不是速度”,其对本报记者说,全国社保更关注能稳健、扎实、可控地推动这个业务。
目前全国社保已经投资9家PE基金管理公司、11支PE基金;承诺投资额共计180亿,目前实际的出资额是80亿。
王忠民表示,“我们的可操作空间其实更大。”全国社保获准投资于PE领域的资金上限是其总规模的10%。目前全国社保的总规模是8000亿,也就是说可用于PE投资的总规模上限是800亿。
未来会更有想象空间,随着全国社保收入的增加,其可用于PE投资的资金量必然水涨船高。全国社保目前主要有四个收入来源:国有股划转、彩票公益金、投资收益率以及财政拨入资金。十二五期间随着受托社会保障类其他资产的增加,可能会使全国社保规模暴增。
全国社保因此被认为“投得太少”,但王忠民认为,全国社保投资于PE领域的这5年,“恰恰是中国PE领域发展最好的5年”。他认为市场现状就只能容纳这么多资金。何况全国社保也在寻找最好的方式介入这个变动的市场,据王忠民介绍,社保基金在PE投资领域的执行细节“每年都有所变化”。
“风险是最大的考量因素”,PE从资产类别上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因此全国社保首先选择做LP”,王忠民说,这是PE产业链中风险较低的环节;同时考虑其大型、长期的投资特性选择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基金进行选择,实现风险匹配。
但王忠民也透露,其已经在布局境外PE投资。迄今为止社保的境外投资针对“更成熟、传统、大宗的金融产品”,尚没有涉足PE投资。包括请境外机构做咨询、流程设计等准备工作,以便一旦获批“前期工作已经做得很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