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过后,亚洲各主要经济体总体回到增长的轨道。其中,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新加坡和菲律宾等经济体,经济反转的力度较大,在2010年上半年内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日本的复苏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幅度较弱。其他国家和地区,增长的速度则均超过了5%。
亚洲各地区的经济,未来增长将以发展中地区为主要动力,而出口贡献度将相对消退。
国际贸易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变化。出口的增长开始以区域内为主要实现目标。亚洲新兴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成为经济复苏中出口增长的动力之源,增速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欧美地区。
从2010年初到2011年初,在我们研究样本的十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除中国大陆和日本外,其他八个股票市场指数均产生了正收益。其中,泰国和菲律宾的表现最好,全年指数回报率均超过30%,最高时一度超过了40%。韩国和马来西亚其次,全年指数回报率在20%左右。台湾地区、新加坡、香港地区和印度则位于中下游,全年指数回报10%左右。如果以资本市场的表现作为经济未来走势的一个领先指标,那么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亚洲整体的经济复苏趋势较为明显,即使观察日本和中国大陆的情况,在2010年下半年,这两个国家的股票指数也转弱为强。
类似于去年,我们调查了银行家们对各个国家复苏时,对自身的依赖程度,以及各自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两项指标中国大陆仍然是排在前面的。同时,对香港地区、新加坡以及印度的政策效果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访谈中,我们请银行家对研究样本中的十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表现和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给出他们的主观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在复苏表现上得分是最高的,但是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却处于中等较低的水平。比较突出的是,韩国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大多数银行家的好评。
对于各国政府陆续开始的政策退出进程,我们也调查了银行家相关的观点。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新加坡的退出步伐是最快的,同时对经济的影响也是最好的。中国大陆的退出步伐在银行家们的看法中是走的最慢的。在效果方面,日本得到的认可最低,同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他们的评价中也偏向负面。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则保持在中性的水平。
我们将依次从经济增长、通胀趋势、货币供应以及政策措施上的变化和特点,对研究样本中的10个国家和地区做概要性的描述。
一、中国内地
中国经济增长从金融危机前至今,呈现明显的V形反转,2009年初,经济增速触至最低点6.1%。随后,经济增速逐季回升,至2010年初达到高点,跟危机之前持平(11.90%)。2010年,由于通胀风险逐步加大,随后的经济增速有所减缓,略低于10%。
中国大陆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非常大,2010年初以来,CPI已经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全年整体处在升势。2011年,通胀也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中国央行已经针对通胀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措施。2010年初至今,央行已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率已达创历史的19.5%。同时,三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升幅达0.75个百分点。央行已经注意了市场中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可以发现,M2增速已经在下降,从2010年初的25%,下降至2011年初的17%左右,降幅还是非常明显的。
二、日本
日本经济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陷入连续长达7个月的负增长,最严重的2009年第一季度,负增长一度达到10.3%。随后,负增长幅度逐步减缓,直到进入2010年后,经济转为正增长,但难见稳定且持续的趋势,复苏之路并不十分平坦,曲折中增幅收窄,从第一季度的5.6%,到第四季度的2.2%。
日本尚无需考虑太多的通胀问题,货币供应量增幅逐渐放缓,使得日本目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通货紧缩。CPI在2010年下半年刚刚由负转正,但并未保持下去,最近三个月,CPI仅仅持续了零增长。
利率方面,日本货币当局在2008年末将目标利率调至0.1%的超低水平后,至今仍维持该利率水平不变。
三、中国香港
香港经济在2010年也走上了较为强劲的复苏之路。在经历了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连续四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后,2009年末开始全面复苏。除2010年第一季度创下8.1%的GDP同比增长,接下来的三个月,复苏则表现的非常稳定,增长速度维持在6%以上。
虽然,就香港目前的CPI水平(2011年1月为3.6),断言通货膨胀可能为时尚早,但必须注意到已经形成的趋势。CPI同比增长的速度,已经连续5个月呈现上升的状况,需要保持警觉。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也基本表出现逐月上升的趋势,市场流动性持续得到补充,给未来CPI的走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由于香港采取的联系汇率体制,使得其利率政策的独立性较差,基准利率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向上调整,目前的水平低于0.2%。
因此,香港目前存在着潜在的通胀风险,特别是输入性的通胀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香港某受访银行家就表示:“除了美国,来自其他地区的产品都涨价了,而香港的食品和副食品主要来自内地,因此对于香港来说,输入性通胀无法避免。另外,无论是住宅、写字楼或者商铺,租金都上涨。香港最近也推出最低工资保障,再加上香港特区政府的中小企业计划年底到期,中小企业的运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银行对于通胀加剧之下的失业率、企业倒闭情况以及个人贷款方面的状况,会不断跟进观察。”
四、中国台湾
台湾的经济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曾持续了5个季度的负增长。直到2009年的第四季度,恢复了正增长,并且复苏的力度非常强劲。2010年的前三季度,台湾一度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复苏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台湾整体的复苏却呈现出减速的情况,从一季度的13.59%,一路下滑至四季度的6.92%。
而在通胀方面,目前台湾尚无需太多的担忧。虽然在从危机中复苏的过程中,CPI由负转正,并且持续增长了3个月,同时,货币供应也表现出提速的迹象,但是,截至目前,并未超过需要警示的水平。在2010年11月达到阶段高点1.52%,CPI反而转而向下,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弱。
五、新加坡
新加坡受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在2008年末到2009年初,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还有一个月零增长。相比日本、香港、台湾等经济体,新加坡受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2009年中,新加坡便进入了复苏的轨道。2010年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加达到了16.4%和19.4%,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随后的两个季度,经济增速有很大的放缓,但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复苏势头非常强劲。
但新加坡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通货膨胀。2010年1月,新加坡的CPI是0.2%,基本是零通胀。但到了2011年,CPI已经达到了5.5%,处于警戒水平之上,整个趋势令人担忧。2010年下半年,新加坡经济增长步伐的大幅度放缓,也与通胀风险隐忧相关。
新加坡的货币供给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速,考虑到未来通胀的压力,M2的增速在2010年年末的几个月开始减缓。利率则仍旧维持了接近0的水平。
六、韩国
也许是吸取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韩国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中,经济衰退的程度并不是非常大,经历了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最严重的是2009年一季度,-4.3%),并且很快在2009年中期,步入了经济增长的轨道。2010年的复苏情况非常良好,平均增速甚至要超过危机之前的水平。但从季度分布上,与新加坡非常类似,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并且在2010年第四季度企稳。
韩国的CPI在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两度超过4%,潜在的通胀风险需要引起注意。韩国的货币当局应该也注意到近几个月来CPI逐月攀升,因此在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上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M2同比增速已经逐渐回落到6%的水平之下。
韩国中央银行在危机之后,也数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其目的也是为了应对复苏过程中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
七、印度
印度经济的V形复苏非常明显。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为深重的2008年第四季度,GDP仅实现同比增长3.01%。随后便开始逐步复苏,增速提升明显。2010年前三季度,印度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1.22%、10.28和10.56%,势头非常强劲,第四季度增速有所回落,放缓至8.2%。
印度的通胀一直持续在两位数的水平,但2010年基本处在下降的趋势,通货膨胀的风险稍有释放,但总体风险仍在,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较大,2010年末维持在同比18%以上的水平,因此,在年末,CPI又出现“抬头”的迹象。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印度的中央银行也启动了加息的步伐,2010年,印度中央银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回购利率,上涨了近2个百分点。
八、泰国
泰国经济最坏的时候也已经过去,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到增长轨道上来。2010年第一季度,更是实现了GDP同比增长12.02%的强势反弹。但是,接下去的三个季度,增速却逐季放缓,下滑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一现象,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政治上的动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泰国的经济复苏之路并不是特别平稳,持续性令人担忧。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泰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还相对较弱。CPI在2010年从超过4%的水平逐步回落到3%附近,通胀风险相对可控,尚无需过多的担心。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货币供应量。2010年全年,泰国的M2增速连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两位数,并且持续了已有三个月未见回落,这给未来的潜在通胀风险埋下了伏笔。若过高的货币供给继续下去,也很难避免通胀上升通道重启后果。
九、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经济复苏之路跟泰国非常类似。在经历了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便踏上了复苏之路。2009年末实现经济正增长,2010年初增长进一步提速至两位数。但随后的GDP同比增速却逐季减慢,到年末增速已下降至年初的不到一般的水平,复苏的持续性值得关注。
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尚处在警戒线水平之下,最新的CPI刚刚超出2%。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趋势问题。2010年初以来,CPI一直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增幅已经接近一倍,这给2011年带来不小的压力。
马来西亚的货币当局对通胀的风险也有所警惕。M2的增速在2010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释放了2011年的一部分通胀压力。
十、菲律宾
菲律宾的经济复苏非常值得关注。作为一个总规模并不大的经济体,菲律宾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仍然保持了经济正增长。并且,在2010年,菲律宾经济更加实现了跳跃式增长,增速全年基本都维持在高位,并未出现如同泰国和马来西亚式的“前高后低”的下滑趋势,复苏的后劲还是非常强,甚至已经超过了危机之前的水平。
通货膨胀方面,菲律宾当局控制的也较为合理,全年CPI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年中曾降至3%以下。2010年末,CPI稍有回升,至3%以上。
结合菲律宾货币当局的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可以发现,菲律宾的CPI和M2增速步调较为一致。2010年末的CPI回升,和M2在前几期出现了一波提速增长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