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现在期货监管,包括中国管日内交易,国外管持仓头寸限制,谁都不知道平衡点在哪里。但是,特别在国内情况下,要套期保值一定要有相应的金融资本进来,才能增加流动性,才能真正体现套保、价格发现。”在上周六举行的“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谈及国内外期货、期权市场监管的新动向时如是表示。
在郑学勤看来,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的资本是以保证生产的稳定为目的的生产资本,而期货市场中投机的资本即以逐利为目的的金融资本。虽然过多的金融资本会增加价格波动的幅度,短期内还会放大和扭曲供需关系,但如果没有金融资本,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活动就会枯竭,市场的功效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各种经济信息就无法为市场充分吸收。
近年来一直在中国奔走呼吁发展期权市场以有效应对价格波动的郑学勤指出,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面临着如何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的力度的同时,增加金融资本进入期货市场的比例的问题。而没有金融资本的充分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运作效率会同国外市场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降低国内市场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的竞争力。
事实上,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正在大力游说,以减小加强掉期(swap)的套利交易监管、取消石油指数基金之类金融产品套保头寸的持仓限制豁免、投行将自营交易剥离等金融改革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影响。
郑学勤认为,如果游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已占优势的国会,美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进一步加强,那么国内市场如何同国际接轨,会面临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不过,强调国内外监管机构均需要把握期货金融性尺度的郑学勤预测,“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过去,国内对期货市场强势监管不可能取消”。
而在上述论坛上,不仅有郑学勤之类的国外有识之士呼吁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体系,还有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提议以期货公司为主体发展机构投资者,更有五矿期货总经理姜昌武对国内“旨在稳步发展期市的指导思想,却出现了逐步打压的政策”的反思。
姜昌武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表面上“中国的商品期货成交量已是全球第一,似乎发展太快啦”,但国外交易所统计数据中并未包含经纪商的大量对冲交易量。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交易量已出现30%幅度的下降,套保交易也是在显著下降,而投机者“要么选择休假,要么选择去境外或其他市场”,且今年第一季度出现全行业亏损。
他称,这些“肯定不是好事”,因而国内有关监管政策难免有“看错了病,吃错了药”之嫌。日本期货市场严厉的监管,导致如今多年的困局,是为“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