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首期2100亿超短融券启动 银行短贷面临挤出效应
2010-12-23 09:16: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郑智 【 】 浏览:350次 评论:0

核心提示:超短期融资券在年底市场流动性紧张之时“逆市”推出,似预示央行助推利率市场化,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等逐步推进。

12月22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铁道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石化(600028.SH)三家发行人总计210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SCP)发行注册。

超短期融资券在年底市场流动性紧张之时“逆市”推出,似预示央行助推利率市场化,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等长远考虑在逐步推进。

市场预计,超短期融资券将对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生“挤出效应”。央企可方便地通过发超短期融资券管理短期流动性,从融资成本考虑,将压缩银行贷款。

此前,市场曾有预期交易商协会将通过超短期融资券突破企业发债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规模40%的“天花板”。但交易商协会的相关文告,对此只字未提。

短期贷款的“替代品”

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透露,除了已经成功注册额度的铁道部、中石油和中石化,首批具备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资格的还包括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7家“AAA”级企业。“这7家也在积极准备申请注册发行额度。”

“主承销商是几家大银行轮流担当,第一期的超短期融资券可能就在最近几天发行。”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透露。

超短期融资券和短融、中票一样完全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考虑到年底流动性紧张,以及市场对加息预期较浓,如果年前发行,成本较高,但预计仍将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大型央企更倾向于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筹集短期资金,而不仅靠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

此前,央企发债的期限大都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短期的流动资金需求仍然主要靠银行贷款满足。

有银行人士认为,央企跟银行都是战略性的合作,央企选择用何种手段融资,融资成本仅是考虑的因素之一。“短期内,央企都不要银行的授信了,去发超短期融资券也不太可能,但流动资金贷款确实面临挤出效应。”

前述国有银行人士认为,银行高度依赖利差收入,过度依赖大客户的盈利模式将被迫改变,超短期融资券是对银行转型的再次倒逼,银行利差损失可以通过债券承销等中间业务收入来弥补。

超短期融资券(Super & Short-term Commercial Paper)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内的短期融资券。

相比银行间市场已有的债券品种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期限更短,且在注册、发行程序上进行了简化。

发行人在注册额度和2年有效期内可以自行选择发行时间、期限结构和利率,发行完后2个工作日内向交易商协会备案即可。

信息披露上,如果企业已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过主体评级报告、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会计报表,则在发行当期超短期融资券可不再重复披露。

“可以实现一次注册,两年有效,分次发行,且当日发行,当日到账。”一位超短期融资券承销人士说。

40%“天花板”尚未突破

尽管超短期融资券能否真正获得市场认同,规模能够有多大,尚待观察,但其推出的意义需要肯定。

超短期融资券属于货币市场产品,可缓解货币市场企业信用类产品极其匮乏的状况,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对外宣讲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并称未来5年内利率市场化“将有显著进展”。

超短期融资券抢在年底推出,与此不无关联。

超短期融资券是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的产品,区别于银行贷款的“官方定价”,这就使得企业对于市场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从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交易商协会称,作为企业短期直接债务融资产品,超短期融资券属于货币市场工具范畴,产品性质与国外短期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相似。在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国家,短期商业票据作为常规货币市场产品,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和企业主要直接融资产品。

目前,美国短期商业票据市场存量占其货币市场存量规模近1/3,已经成为其货币市场的主要子市场。

“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进而传导到超短期融资券的定价水平,企业能够很快感受到融资成本的变化。”银行投行部人士认为。

“超短期融资券这种收益较高的货币市场产品推出后,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收益有望提高。”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主管表示。

我国目前货币市场工具主要有短期现券、回购、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其中现券工具主要以央票、国债等收益较低的无风险利率产品为主。

市场化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也有利于丰富债券收益率曲线的短端,短、中、长期兼备的收益率曲线,能为整个市场的估值定价提供基准。

“在美国,国债的发行除了考虑财政收支状况,还要考虑为债券市场提供定价基础,因此会发行一些期限较短的国债,但在我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是缺失的,因为没有短期债券品种。”发改委财金司官员曾表示。

此前,市场曾有预期交易商协会将通过超短期融资券突破企业发债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天花板”。

但12月22日,交易商协会推出超短期融资券的相关文告,对此只字未提。

“伏笔已经埋下,突破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分析,交易商协会竭力强调超短期融资券是一种货币市场产品,是一种融资票据,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债券。超短期融资券的托管方也是上海清算所而非中债登。

该人士分析,随着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的增加,到某个时候,一个企业的短融、中票、企业债等债券的余额加上拥有的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所谓的“天花板”就被突破了。

63
Tags:首期 2100亿 超短 融券 启动 银行 面临 挤出 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扎紧篱笆 部委严防外资房企套利 下一篇CBD核心区将矗立北京第一高楼“中..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