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地方国有资产的井喷式增长,一面是地方国资监管工作定位亟待明确。
不过,这种局面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加强对地方国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本报获悉,目前国资委已经专门成立了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归口管理指导监督地方的工作。同时,一份名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的文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该文件有望在11月份出台。
发力垂直监管
9月中旬,杭州。国资委成立七年来,首次关于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专题会议在这里召开。
用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的话说,此次会议意味着全国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委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自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开始关注地方国资监管工作以来,地方国资委一直期盼的高潮终于到来。
去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提出地方国资委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逐步将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一并纳入监管范围。
“有了高层这样的文件支持,我们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中会畅通很多。”一位中部省份的国资委官员当时表示。按照目前中国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分别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近期国资委更是开始频频发力,5月27日国资委召开了全国县级国资会议,鼓励地方国资通过完善监管体制,在资源性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要保持控制力。
福建省国资委副主任余红胜认为此次会议意味着未来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国资的指导监管工作将开始迈入制度化进程。
及时雨
目前各地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例如北京国资委监管范围已经超过本地国有资产的95%,而有的地方这一数字却还不到30%。
而让国务院国资委更加担忧的是,近几年在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部分地市将“国资委”更名为“国资局”,由直属特设机构改为职能部门,被业内看成是一种倒退。
黄淑和也发现,目前也有不少地方国资委至今尚未明确指导监督工作的综合归口部门。同时,有的地方国资委直接干预或越权监管,还有个别地方国资委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监管企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将国资管理部门重新撤并回政府的做法。
此外,不少地方也反映,去年《企业国有资产法》(下称《国资法》)的出台更是让这种现象变本加厉。《国资法》里面虽然提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过,该条款同时还补充说,“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江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王金林表示:“正因为有了后面这条补充条款,《国资法》出台后,国资委面临的难度更大,首先是国资监管范围进一步减小,从去年开始,有几个市的金融资产都已经被从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中划出去,例如九江银行就已经被划出去。”
“很多地方国有资产名义上虽然是国家所有,但是实际上却是无人负责的产权虚置资本,这就造成了资产长期被封闭,不能自由流动,更谈不上资源的合理配置了。”一位国资专家表述。
此外,加强地方国资监管工作还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近几年地方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2009年1-11月,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监管和托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收入5.9万亿元,几乎赶上当年国家财政收入。仅北京一地,今年上半年国有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0.1%。
“相对于中央级别的经营性资产,地方的体量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就更加应该集中监管,搞得七零八落对一个地区的资产调整、重组不利。”上述国资专家表示。
上下联动
对地方国资委官员来说,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大管家”的指导监督工作能否改变目前这种松散型的上下联动关系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一位地方国资官员坦言,国资系统目前上下联动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载体,不像别的部委,有项目做纽带,有资金做纽带。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将央企做强做大,下一步在帮助地方搞好和央企的对接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地方国资委作为载体,赋予地方国资委一个实质性的上下联动机制,是我们所希望的。”一位西部省份的国资委副主任表示。
据了解,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为此已经专门成立了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归口管理指导监督地方的工作。同时,此前于2006年发布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也将被修订,一份新的 《关于加强县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将于近日出台。下一步还将研究制定加强地市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黄淑和还透露说,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很快就要跟省级国资委联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